网站首页 > 学习心得> 文章内容

BBC著名纪录片《文明》回归这一次它不止讨论艺术

※发布时间:2019-5-8 8:14:08   ※发布作者:habao   ※出自何处: 

  历经两年多的筹备,艺术史纪录片《文明的轨迹 2(Civilisations)》3月1日在BBC 2频道上了。该系列纪录片由上个世纪英国首部艺术纪录片《文明的轨迹(Civilisation)》翻拍而来,长度为 9 集,每集时长为 1 小时左右,由 BBC、Nutopia 影视制作公司、美国公共电视网(PBS)共同出品。

  这一次鸿篇巨制的程度也不输当年。三位主持人Simon Schama,Mary Beard 和 David Olusoga 带着各自的学术专长来到镜头前,走访了31个国家、6个大洲,其中覆盖了从古到今来自东的500多件艺术品,透过艺术之眼,探索“人类创造的起源”、“观看艺术的方式”以及“全球文明的进程”。

  拍摄《文明2》的想法由现任 BBC 台长托尼霍尔在 2014 年 3 月提出,他认为 BBC 作为全球最大的公司,理应在当代肩负起艺术的。他曾说在他十八岁那年,是《文明高粱地儿野炕头》这部纪录片点燃了他对于文化的最初兴趣。而卫报评论员 Jonathan Jones不久前在文章中说道:“《文明》的翻拍不仅仅是向多年前那个穿着花呢外套、在电视上娓娓道来的艺术评论家致敬(指原作的主持人肯尼斯克拉克),它还意味着夺回英国电视失落的荣耀,并回归 BBC 的最高理想。”

  2015 年底 BBC 正式宣布制作《文明2》以来,这部纪录片一直备受期待——从前在电视机前观看《文明》的观众,如今已经老去,但仍记得 1969 年彩色电视机上出现米开朗基罗的那一刻所带来的颤栗;而新一代的人们,正期待着新的艺术将怎样被讲述。

  除了在原作《文明的轨迹(Civilisation)》之后加了复数s以外,《文明 2 》在制作内容的选择上也贯彻了多元主义的原则。原作以视觉艺术为主要讨论内容,拍摄地集中在西欧国家,一共13集,全部由艺术史学家肯尼斯克拉克主讲。由于内容选择上的偏颇,制作方在命名时还特意加了一个小标题:A Personal View by Kenneth Clark(肯尼斯克拉克的个人见解)。

  新系列纪录片的主讲人则由三位致力于普及艺术的公共学者担任:哥伦比亚大学艺术史教授 Simon Schama,剑桥大学的古典学教授 Mary Beard,以及尼日利亚裔英国历史学家 David Olusoga 。仅在 Beard 出现的前 20 分钟里,她就已经出现在了墨西哥、中国、埃及等不同大洲的5个国家。

  三个不同视角的解读起了六个大洲的文明,在《文明 2 》中,肯尼斯克拉克的欧洲中心主义被“纠正”了。他曾少数艺术家的“神赐天赋”造就了文明,而原作《文明》中出现的艺术家都是男性,主要来自意大利、法国和。

  1966 年,这位 63 岁的艺术史学家启程与 BBC 制作人一起,花费了三年时间,走访了11个国家,于 1969 年推出了 13 集长的首部艺术史纪录片《文明的轨迹(Civilisation: A Personal View by Kenneth Clark)》(又名艺术史话),被BBC誉为“电视史上的里程碑”。而当时,英国彩色电视才刚诞生不久, BBC 的主播大卫阿滕伯勒肩负着推广这门刚问世不久的新科技的任务。他怀着做绘画纪录片的想法,找到了肯尼斯克拉克。

  这部纪录片使用了当时最前沿的技术,涵盖了中世纪时期到二十世纪初的西欧文明,讨论的对象主要是视觉艺术作品,其中也包括了与之互文的戏剧、哲学和社会的内容。如同他毫不避讳地只选择了欧洲文明的内容,在纪录片中他也做出了许多大胆而惊人的表达:“为美奉献的生命很少善终”、“英雄并不愿意与其他英雄同行”。

  尽管这部纪录片在后世看来颇具争议性——左翼艺术家约翰伯格就在3年后的电视节目《观看之道》中提出了不同的观点,强调艺术与流行文化之间的关系而非将艺术精英化、阶级化。在节目中,约翰伯格点出图像复制技术的出现消解了艺术的权威性,而艺术品原作的美学价值让位于资本价值;他还分析了“观看”的性别和现代广告背后的资本逻辑。在他的通俗中,艺术不再高不可攀。艺术评论的百家争鸣之下,《文明》在整个 60 年代仍旧引起了巨大的反响,也在某种意义上确立了艺术纪录片的传统范式。

   文章来源于850游戏博贝棋牌

关键词:bbc纪录片文明
相关阅读
  • 没有资料